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电话
  • 海工人: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9-27 11:12:14
  • 收藏
  • 管理
    *logo:https://admin.shipoe360.com/public/uploads/images/20210927/1_20210927110946dbfac.png
    *地区:北京市
    *主营产品(多个产品以用“空客或者/"隔开):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
    *简介(上传图片大小控制再“600 x 350”之间 :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

    学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博士人才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5月,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7年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年5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各类在校生1129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895人,硕士研究生2430人,博士研究生82人,成人教育学生766人,国际学生121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从全日制到国际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2019年9月,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75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5人,教授143人,博士生导师49人。专任教师中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项目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3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6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9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等各类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团队34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3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8项,其中一等奖10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连续五年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一等奖,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和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69项。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等2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9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2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各类在校生1129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895人,硕士研究生2430人,博士研究生82人,成人教育学生766人,国际学生121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从全日制到国际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2019年9月,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75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5人,教授143人,博士生导师49人。专任教师中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项目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3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6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9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等各类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团队34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3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8项,其中一等奖10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连续五年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一等奖,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和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69项。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等2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9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2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联系人姓名:校长
    企业二维码:https://admin.shipoe360.com/public/uploads/images/20210514/1_20210514173544239d0.jpeg
    *座机:010-68322507
    传真:010-683225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VR地址:https://www.bucea.edu.cn/
    经度:116.35010975192
    纬度:39.941440735436
    邮编:100044
    官网:https://www.bucea.edu.cn/
    *职位:校长
    *主营: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
    *排序(填写“0”,默认会生成最大数值):1632712334
    是否上市:
    热招岗位:0
    联系人照片:https://admin.shipoe360.com/public/uploads/images/20210425/1_202104251508595879f.jpeg
    *产品图片:Array
    产品图片(1):Array
    产品图片(2):Array
    产品图片(3):Array
    产品图片(4):Array
    产品图片(5):Array
    *联系人手机(没有手机可填写座机):010-68322507
    *地图广告网站地址(没有网站地址可不填写):https://www.bucea.edu.cn/
    *地图广告图片上传:https://admin.shipoe360.com/public/uploads/images/20201221/1_202012211706393a5a2.png
    有效期(天):0
    上一页:江苏大学 下一页:湖南大学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