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科体系健全、特色鲜明,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B+,排名全国第九;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1个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其下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二级学科。已形成了“海洋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高端内燃机械理论与技术”和“先进能源装备理论与技术”3个优势领域。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科学与技术”、“先进海水淡化科学与技术”、“先进内燃机燃烧理论与技术”、“燃气轮机协同设计”以及“极端条件能量传输机理及应用”5个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海纳百川,群贤毕至。学院教职工人员总数115人,其中教师91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行政管理6人,教育管理4人,编辑部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研究员)43人,博士生导师65人,副教授46人,讲师2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6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6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21人,入选市级人才项目4人。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在大工,久负盛名。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教育专业、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并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荣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连续7年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高水平“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设立于本院,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方向:动力机械及自动化、叶轮机械及自动化、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硕士学位点和6个博士学位点(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1个工程博士学位点(能源与环保),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拥有1个省级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在校本科生745人,硕士生435人,博士生185人。近5年,学院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2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100%,连续多年位列全校第一名。